首页 > 语录 >

揭开马蹄铁之谜!对马来说,是累赘还是必需?野外马为何不需马蹄铁?

发布时间:2023-11-16 17:15:29来源:

人工驯养的马需要穿马蹄铁,矫情还是科学?

野马没有任何辅助就可以驰骋在广袤的草原上,而我们人工驯养的马匹需要穿上定制的马蹄铁,甚至还需要定期修理?

01

什么时候有了马蹄铁?

早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就使用草编的鞋套来保护马蹄,这种简易“马掌”起到了一定缓冲作用,但牵引力不足,无法牢牢固定,马匹奔跑时还是很容易脱落。

当时的古埃及文明高度发达,人们善于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改善生活,草席和草编产品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制作马掌保护马蹄也成为了自然而然的选择。

到了公元前1000年左右,古希腊和罗马地区则出现了皮革或金属制成的U形马掌,虽然这比草鞋更牢固,但它仍难以发挥应有的保护作用。

真正意义上的马蹄铁的出现是在大约在公元1世纪当时是由欧洲北部的凯尔特人他们发明出来的。

他们制作出了钉固定的马掌,成为马蹄铁的雏形。马掌底部钉子呈尖齿状,可防止马匹在潮湿地面打滑。

凯尔特人崇尚自由奔放善于战斗,马匹是他们非常重要的作战工具。为使坐骑能在诸多环境下发挥最大作用,他们不断改进马掌,最终设计出实用性更强的马蹄铁。

这项发明一经出现便迅速向南传播,在古罗马帝国得到广泛使用。

古罗马文明高度发达,运输业和农业需求量大。在古罗马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马蹄铁得到快速推广应用,成为保护运输马匹的重要工具。

而在中国,最早的马蹄铁则出现在东汉时期。当时的鲜卑族人为适应频繁的战争和迁徙,他们也发现了马蹄铁的作用,从而在军事行动中开始应用这一发明。

作为游牧民族,鲜卑人高度依赖马匹。他们发现马蹄铁能够显著提高了马匹的行军速度,于是迅速的将这一技术运用起来。

随后马蹄铁在欧亚大陆各地得到不断地改良,到了中世纪,欧洲马蹄铁的设计已经非常的成熟和精良了。

人们用铁片包覆着马蹄,同时用7个钉子进行固定,这种设计充分利用钉固定的优势,使马蹄铁牢固可靠,但是沉重的铁片还是压低了马匹的行进速度。

所以到了近现代以后,马蹄铁的钉数减少到4-5个,但蹄铁覆盖面积增大也更贴合马蹄形状。这种设计方式更科学合理,既保证了固定牢固度,又降低了负重。

那么人们究竟为什么非要给马匹穿上靴子呢?

02

人类的驯马史

马与人类的纽带源远流长,在农耕文明的黎明时期,人类就开始与这种高贵动物结下不解之缘。

当我们把马圈养起来时,它的命运就随着被驯化发生了改变。

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马要在坚硬的道路上长时间奔走,承担运输重任,马背上堆积的东西远超自身体重,马蹄表面虽厚实,却无法抵御这样的高强度消耗。

蹄子与地面摩擦的密度与强度骤增,坚韧的角质层也难以为继,没过多久,外层的保护就会脱落殆尽,露出里面柔嫩的组织,继而腐朽溃烂。

失去蹄子的马,再也无法前行,只能含泪等待报废的命运,而马蹄铁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马蹄。

这是一种半圆形的铁片,它可以牢牢钉在马蹄上。这样既可起到保护的作用,避免外层磨损,又可增加抓地力,使马的行走更稳定。

有人担心钉铁的过程中是否会给马带来疼痛,这其实是多虑了。在马蹄的内部有一层坚硬的角质,不具知觉功能,钉铁只会作用于这一无感层面,不会真正伤害到马。

人类驯养的其他大型劳作动物,如牛、骡、驴等,也都需要在蹄子上钉上铁掌。

这是因为长时间奔跑和负重劳作都会导致这些动物蹄子的严重磨损和开裂,如果不加以保护,这动物就会疼痛不堪,无法继续行走。

03

马的蹄子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穿上鞋子?

马是一种非常奇特的动物,它经过上百万年的演化,脚趾数目逐渐减少,最后每条腿只剩下一根脚趾头。

这种高度特化的结构使马获得了惊人的奔跑速度,但也失去了灵活的机动能力。

它的这根可以算作‘独苗苗’的脚趾头被包裹在一个巨大的马蹄之中。

马蹄实际上是马的指甲,它非常坚硬,能够保护马的脚趾不受伤害,马蹄由骨骼、结缔组织和厚实的角质层组成,其中以指骨为主。

经过不断地进化,马的后腿只剩下第三指骨,前腿还残留有第二和第四指骨。这种简化的指骨结构使马的重量集中在单一脚趾上,非常有利于提高奔跑速度。

马蹄的角质层大约2-3厘米厚,就像人的脚指甲盖一样,这里没有痛觉神经分布。

而马蹄弯曲的形状则能够有效减震,保护着它的指骨不受伤害。它就像一个天然的冲击吸收装置,使马能承受长时间奔跑的颠簸。

人类驯化马匹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的黑海地区,起初人类主要是为了获取马肉和马奶,后来发现马性情温顺,非常容易饲养管理,便大量驯养马匹。

人类利用马的速度与力量,获得了可以远距离移动和寻送物品的力量,马因此也成为了我们重要的交通工具和战争坐骑,推动了古代文明的发展。

为了能延长马匹的使用寿命,人们又给它穿起了鞋子。

钉马蹄铁需要专业技术,我们需要先将马赶进特制的围栏固定,以防被马踢伤,然后对马蹄进行清洗、修剪,最后钉上预先制作好的马蹄铁。

而且马蹄铁需要定期重钉,因为随着马蹄不断生长,如果它变得太长就会影响马的奔跑。所以在我们重新钉马蹄铁前,通常要先为马修剪个指甲。

04

为什么野马不需要钉马蹄

野马和家马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们所处的环境,野马整日在广袤的草原上奔波,蹄子主要接触的是柔软的草地,受到的磨损很小。

而我们驯养的马大多生活在路面较硬的环境中,马蹄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和摩擦。同时,家马需要负重劳作,比如拉车或驮物,这无形中都会加重马蹄的磨损。

野马由于在野外生活它有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当它们觉察到路面过硬时,就会主动避开。但家马必须听命于主人,哪怕路面崎岖,也只能硬抗。

此外野马的高运动量也起到自然打磨马蹄的作用。为了躲避天敌它们每天长时间奔跑,马蹄就会自然磨损,与生长速度保持平衡。

家马就不同了,他们在完成驮运任务以后就可以休息了,活动量减少少马蹄遭受的磨损也就在减少。没有了磨损,过长后会卷曲变形影响行走,这时候就需要人工修理。

当然马蹄过度磨损也会影响野马生存。环境的选择将淘汰磨损严重的个体,所以我们自然看不到这类野马,这也是野马马蹄看起来更健康的原因之一。

野马和家马的遗传基因经过了不同的人工选择,差异性也在逐渐变大。

家马是由人类驯化过程中有目的选育出来的品系,其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更依赖人类的照料。而野马保留了更多原始基因,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

以马蹄为例,野马蹄子形状更窄长,这有利于它们在草原上奔跑,而家马蹄子更扁圆,更适合在道路上行走。

野马还会选择不同植被更密集的栖息地,这可以提供更柔软的草地,减少马蹄的磨损,与之相比,家马只能被限制在马厩或是主人指定的区域了。

这种长期演化形成的生存机制,使野马能够自然适应草原生活,而不需要依靠人工辅助,自然而然就不用穿上那双沉重的鞋子了。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