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揭秘花蚊子入侵之谜!无人能解,它们是如何来到中国的?

发布时间:2023-11-16 17:15:24来源:

每到夏日炎炎,蚊虫乍现,人人提心吊胆。

其中最令人头疼的,非花蚊子莫属,这种外来入侵物种,不仅咬人犀利,还带毒传病,一出手便是要命的“组合拳”。

花蚊子的来历迄今仍然成谜,我们又该如何防范呢?让我们来揭开它的面纱,看看它的过去和现在。

01

“花蚊子”究竟是何方神圣

花蚊子的学名叫白纹伊蚊,是一种起源于东南亚热带地区的外来物种,它与中国的本土蚊虫不同,是在上世纪70年代才传入中国的。

起初只局限于沿海一带,但它强大的适应能力和繁殖力,让花蚊子在短短几十年内就迅速向北扩张,几乎遍布我国各地。

白纹伊蚊属于伊蚊属,是典型的“机会主义者”,它可以利用各种自然或人工积水的地方繁殖生息,包括树洞、积水瓶、废弃轮胎等等。

这类蚊子没有固定的孳生环境,只要有水和养分,几乎无孔不入,这也使它们能够很好地适应城市环境,成为人类生活区域的“血源蚊”。

白纹伊蚊与许多其他伊蚊一样,是多种严重疾病的携带者和传播者,它们可以在人畜之间传播多种病毒,包括登革热、脑炎等。

虽然花蚊子本身来自遥远的东南亚,但通过它们的传播,这些疾病也悄然烙上了“印记”。

02

花蚊子的中国之旅

它原产我国以南的热带地区,是一个外来入侵物种,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它开始敲开中国的大门,一步步向北扩张自己的地盘。

对于花蚊子入侵中国的细节,科学界有不同看法,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它乘坐贸易物资,通过海运和陆运逐渐向北“渗透”。

当时中国南方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频繁,船只、货车成为花蚊子搭便车北上的“国际专线”,这种说法虽然没有确凿证据,但从花蚊子全球扩张的情况来看是比较合理的。

据统计,花蚊子已经入侵了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见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扩散能力,不仅中国,千里之外的欧洲和美洲也频频发现花蚊子的踪影。

它们很可能通过货船或飞机等运输工具,一步步向全球各地蔓延。

还有一种说法是,花蚊子自主迁飞到中国,它们的迁徙距离有限,但可通过多代蚊子轮流推进。

当天气转暖,它们会返回迁徙前的栖息地,不过这个说法证据不足,目前还难以确定,毕竟花蚊子体型较小,一次迁徙的距离很可能超过它的飞行能力范围。

入侵初期,花蚊子集中在广东、海南等南方省份活动。经过几十年发展,如今它们足迹遍布中国大陆南部各省,偶尔还会飞到东北地区,而西北干旱、高原地区由于气候原因,还未受到花蚊子“光顾”。

花蚊子为何能迅速攻占中国南方?首先它高度适应性强,尤其是卵的抗寒能力出众,这保证了花蚊子随运输工具轻松北上,并在各地环境转好时繁衍生息。

它选择的育幼环境十分广泛,家家户户的废旧容器都可成为花蚊子的“孵化基地”,再者,它繁殖速度快,一旦找到适宜的环境就能迅速扩大地盘。

中国科学家对花蚊子的研究一直在持续,通过解剖发现,花蚊子不仅吸食人血,还会吸食其他哺乳动物和鸟类的血液。

这说明它可以通过动物迁徙而扩散,另外,专家还追踪观察了花蚊子的活动规律,它们的高峰期多出现在黎明和黄昏,这段时间出门要特别小心。

03

让人忌惮的花蚊子

叫花蚊子的蚊虫正在世界各地迅速扩散,它们比普通蚊虫更具攻击性,也带来了更大的健康隐患。

这种花蚊子体型比普通蚊虫稍大,个头最大可达1厘米,它们全天候活动,白天也会叮咬人畜,而且咬痕红肿难受,长达一个星期才能消退。

更严重的是,花蚊子是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如登革热、疟疾等,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花蚊子的卵具有非常强的抗寒和存活能力,可以轻易随货物运输和集装箱运到世界各地,一旦有了水源,就能孵化成虫。

据报道,它们已经在70多个国家获得立足点,全球扩散速度居各种入侵物种之最,我国南北各地都发现了它们的踪影,仅用几十年时间就完成了全国蔓延。

对付这种凶猛的花蚊子令人头疼,它们一年可繁殖多代,数量巨大,要完全清除几乎不可能。

为减少花蚊子危害,专家提出应该尽量清除其生存环境,如积水的花瓶、旧轮胎等,同时加强病媒控制和个人防护,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够遏制花蚊子的蔓延,减少它们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花蚊子的攻击性极强,它们喜欢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产卵,尤其喜欢选择废旧物品中存有小水流的地方产下数以千计的虫卵。

这些小水流使虫卵能够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养。花蚊子的卵具有极强的抗寒能力,甚至能在零下数十摄氏度的低温下存活一个冬天。只要环境条件允许,花蚊子每周就可以孵化新一代的后代,迅速实现数倍的繁衍。

花蚊子对人畜进行叮咬的时间不受昼夜限制,它们白天也会大张旗鼓地出动“猎食”,花蚊子的叮咬十分凶猛,通常会在同一地点反复叮咬多次,令人痛不欲生。

叮咬后的红肿包块会持续一个星期左右才能消退,过程中痒痛难忍,更严重的是,花蚊子体内携带多种危险病原体,它们将病毒通过叮咬传播开来,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花蚊子传播的代表性疾病是登革热,这是一种引起高热的传染病,可导致死亡,登革热无法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必须通过花蚊子等病媒完成传播循环。

除登革热外,花蚊子还会传播疟疾、黄热病、脑炎等多种疾病,这些疾病对人体的危害各有不同,但都严重威胁健康。

花蚊子作为传染媒介,其活动范围越广,传播病原体的风险就越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花蚊子的危害性。

花蚊子不仅会传播疾病,还会严重干扰人们的日常生活,它们张牙舞爪地四处叮咬,令人不敢在室外静坐。

它的叮咬既痛又痒,后遗症持久难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花蚊子的大规模蔓延让居住环境更加恶劣,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受到破坏。

04

花蚊子防控新思路

花蚊子虽小,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为了有效控制花蚊子数量,人类也尝试了各种新思路。

例如,一些科研机构试图通过释放含有致命基因的转基因蚊来减少野生蚊群数量,这些转基因蚊主要以雄性为主,与野生雌性蚊交配后,会导致雌性蚊丧失繁殖能力。

中国广州一家机构每周可培育出数十万只这样的转基因蚊,释放到野外与野生蚊交配,从而有效控制蚊虫数量。

这种方法虽可快速见效,但也存在一定风险,如转基因蚊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另外,也有科学家试图通过核辐射技术破坏雄蚊的生育能力,然后将这些不育蚊释放出去,与野生雌蚊交配后也不能产生后代。

这种方法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不会导致蚊虫产生抗药性,但是操作过程中的辐射防护和后续监测仍需严格把控,避免造成意外伤害。

除了这些高端技术手段外,我们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自我防护,比如及时清理可能孳生蚊虫的水坑、积水等,这需要居民主动参与,并形成长效机制。

出门时穿浅色衣服不被蚊子簇拥,深色衣服会吸引蚊虫,或者在室内外使用蚊帐、蚊液等,这需要科学选用有效且安全的用品。

另外,一些天然驱蚊植物如薄荷、香薰等,也可放在家中达到驱逐蚊虫的效果,这类植物对人体无害,但需要保证规范使用。

针对不同场景,可结合多种防控手段,如养殖场可定期释放吃蚊鱼,公园可设置诱蚊灯吸引蚊子后电击死亡。

各地还可开展防蚊宣传活动,提高公众防蚊知识,专业防蚊公司也可提供喷洒杀虫药物等商业化服务。

尽管花蚊子似乎无孔不入,但只要我们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措施,仍可将其威胁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我们有理由对未来花蚊子防控形势保持乐观态度,关键是要科学遴选安全可行的防控手段,并做好监测评估,最大限度发挥各种手段的优势,协同防控。

目前,花蚊子已成为全球蔓延速度最快的入侵物种之一,它们不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还破坏生态平衡,应引起足够重视。

各国需共同加大科研投入,研发花蚊子生物防治方法,并加强环境管理,为花蚊子的进一步扩散设下障碍,只有多管齐下采取有力措施,才能遏制花蚊子的猖獗气焰,保障人类健康与生活质量。

也许有一天,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我们可以研发出一种对人无害而能与花蚊子竞争食物的“好蚊子”,来消减花蚊子的数量,届时,我们可以安然地在院子里享受夏夜的清风,不再为花蚊子所扰。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