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与丈夫跨国分居不生孩子,患乳腺癌后她后悔吗
叶檀被称为首席财经评论家、最新锐的财经评论家,享有“ 财经女侠”的美誉。国内财经界流行着“北胡南叶”(胡:指胡舒立,叶是指叶檀)的说法。
叶檀是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担任过《每日经济新闻》首席评论员,央视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解放日报》经济评论员。
叶檀还在《南方都市报》《南方人物周刊》《财经国家周刊》等媒体开辟财经评论专栏。她出版的《拿什么拯救中国经济》《中国房地产战争》等著作,也有着众多拥趸。
叶檀的丈夫在美国工作和生活,夫妻俩常年跨国分居,没有自己的宝宝。叶檀一直觉得没有孩子,自己可以一心一意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然而2021年下半年,叶檀被查出晚期乳腺癌。癌魔折磨下,她对自己的丁克决定后悔吗?
01
(患病期间的叶檀)
2023年4月25日,叶檀在个人社交平台爆出自己罹患晚期乳腺癌,早已无法正常工作了。
然而,叶檀化疗前还在医院做直播,医生站在一旁掉眼泪。
叶檀说:每天睁开眼,什么也不干就有10多万元的开支,我一天不工作,公司就没有收入,拿什么养活上百号人?
这番话悲壮、催泪,也折射出叶檀一路走来是多么不易!
患病前的叶檀知性、优雅、漂亮,颇有女强人的风范。然而一年多化疗下来,叶檀的头发、眉毛脱落,头发稀疏,发茬短得像个男人。她沧桑憔悴了很多,脸色暗黄,还出现了一些斑点。
岁月不败美人,但乳腺癌可以将一个美女摧残得面目全非。
叶檀在上海瑞金医院的主治医生说:叶檀患晚期乳腺癌,与她长期处于高压、高负荷的工作状态,与她不规律的作息、黑白颠倒的生活,有直接的关系。
但叶檀在接受凤凰卫视的采访时表示:医生说我累出了癌症,但我不后悔,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工作让我有了存在感和幸福感,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还会选择青春的奋斗……
1973年5月22日,叶檀出生于杭州,上面有两个姐姐,下面有两个妹妹。叶檀的母亲是知青,在浙江与安徽交界的农村插队。
(叶檀的母亲)
(叶檀的父亲年轻时)
在那里,叶母认识了一个知青男友,两人相爱结婚。叶母是杭州人,叶父是浙江衢州开化县人。知青返城后,夫妻俩回到了杭州,共生下了5个女儿。
叶檀1岁多时,就被父母送到杭州农村的外公外婆家,直到6岁才回到父母身边。
高中毕业后,叶檀考入杭州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叶檀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在该校硕博连读,专攻政治史和经济史。
2000年,叶檀取得博士学位后留在复旦大学任教。一年后,她被调到上海社科院供职,过着正统的书斋生活。
虽然工作稳定,但单位有太多的条条框框,没有自由。大家为评职称争得头破血流,毫无尊严。
(叶檀)
叶檀辛辛苦苦写出的论文,全国看的人不超过10个,然后就束之高阁。叶檀向往工作和心灵的自由,不知自己该何去何从?
02
2001年,财经类媒体开始崛起,叶檀兼职撰写财经类文章,深受读者欢迎。
2004年,由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成都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每日经济新闻》在上海创刊,叶檀砸碎铁饭碗,进入该报社的评论部门工作。
在传统的新闻机构里,大多数编辑记者擅长采写党政报道和社会新闻,但通晓财经的并不多。报社领导对叶檀说:国外一些财经评论员一天至少写一篇。他们要求叶檀也每天写一篇,但叶檀每天写两到三篇。
(叶檀与董明珠)
她的财经评论文章观点鲜明,逻辑严密,通俗易懂,深受读者的欢迎,很多读者称她是“美女财经评论员”。
2007年至2008年,是叶檀作品最多的两年,她在《南方都市报》《南方人物周刊》《新京报》等主流媒体上开辟专栏。
她晚上工作,白天睡觉,一般是天刚亮入睡,睡到下午3点起来。然后她吃过早饭,坐在电脑前开始工作。
叶檀要浏览全天的新闻,确定文章的主题,分析各种数据,查找信息,还要通过电话与财经专家交流。一般凌晨一、两点她把文章发出去,然后再看一个多小时书。
窗外是黑的她睡不着,直到天蒙蒙亮她才能入睡。
(叶檀)
叶檀热衷于为中小投资者说话,受到他们的广泛欢迎。
从2009年开始,叶檀又推出了《拿什么拯救中国经济》《房地产战争》《大破局》等专著,深受读者好评。她获得《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度青年领袖荣誉。
2010年,叶檀又当选为《南方人物周刊》年度魅力50人传媒类透彻之魅。
叶檀的财经论题“新股发行重在抑制造假与大股东圈钱”“该如何改变中国富豪的诞生模式”“城市化是可以拉动内需的”等,受到各阶层的广泛好评。
从2012年起,叶檀开始组建自己的团队,成立了叶檀财经工作室,由最初的五、六人,发展到60人,后来又到上百人。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