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惨痛代价!误判令中国蒙受万亿损失,巨星含恨离世最令人遗憾

发布时间:2023-11-16 16:49:44来源:

20世纪80年代,中国自主研制的首架大型客机运-10因战略决策错误被迫停产,没有投入批量生产。这场误判不仅让航空专家马凤山心灰意冷,也使中国在此后30多年间付出了巨大的经济和技术代价。

1972年,中国决定自主研发大型客机,以结束国际上的羞辱。这项艰巨任务落到了马凤山等一批顶尖航空专家身上。马凤山参与过多型飞机的研制,对航空工程了如指掌,被誉为“中国航空设计界的活地图”。

通过10年奋战,马凤山团队终于在1980年完成了运-10的设计试制。这标志着中国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历史性飞跃,运-10的诞生是中国航空史上的里程碑。然而就在准备批产之际,运-10却遭遇突然下令停产的命运,所有成果化为乌有。

这一刻,马凤山的心痛无比。他对运-10倾注了全部心血,结果却在一场战略决策的错误中幻灭。由于停产运-10,中国不得不长期从波音等公司大量进口客机,花费了巨额的外汇。仅80年代就进口了146架波音客机,花费超过100亿美元。

这还不包括后续30多年的持续进口和维护费用。根据不完全统计,到2018年,中国累计进口波音客机已达1500多架,花费超过1.5万亿人民币。如果运-10批量生产,这些钱都可节省下来。

更令人扼腕的是马凤山的遗憾。他原本盼望能亲自见证中国人的航空梦成真,但运-10停产后陷入了失意和痛苦。虽然后来国家重启大飞机计划,但已年过花甲的马凤山最终未能等到梦想实现,以永远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中国虽然付出了巨大代价,但航空梦终将实现。经过几代人接力奋斗,C919大型客机已经问世。敬畏历史,汲取教训,我们要珍惜先辈的心血,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让我们以马凤山先生为榜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共同开创中国民用航空业的新纪元!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